2025年4月,国家图书馆正式揭晓了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名单。历时五月,经推荐、初评与终审等流程,最终20种文津图书及46种文津提名图书从报送参评的2834种新书中脱颖而出。自2004年第一粒书种落地,文津图书始终秉持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初心,以专家的学术眼光为秤杆,以大众的阅读体验为要求,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干净纯粹的品格遴选好书。筑文化津梁,阅品质好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吧。
社科类文津图书
《满世界寻找敦煌》
中华书局
《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钱乘旦教授开设的颇受北大学生欢迎的“大国崛起”课程为蓝本,讲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讲大国崛起不仅讲基本故事,讲一些有趣的情节,更着力于将大国问题、大国兴衰的机制讲清楚,寻找普遍规律和共性。
《牛津全球书籍史(插图本)》
[英]詹姆斯·拉文 主编,李家真 译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同时打破关于书籍的两道认知藩篱,即时间藩篱和地理藩篱。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十六位权威学者遍访全球、纵览古今,从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到承载数码图文的电子书,将书籍五千余年的历史娓娓道来,绘成一幅精彩壮阔的人类文明画卷,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书籍史的新鲜视角。
《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美]大卫·格雷伯、[英]大卫·温格罗 著
张帆、张雨欣 译
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近年来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人类实际上有过怎样多元和流动的社会组织形态,历史的道路又有过多少分岔与并行。重新理解人类的过去,重新发现人类本就拥有的其他可能性,或许也能赋予我们新的思想资源,去想象一个更具希望的未来。
巫鸿 著
上海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艺术史”的路径。
《洞穴公案:中华法系的思想实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著名生物艺术画家曾孝濂先生亲自撰写的目前唯一自传。本书详实记述了作者在各个历史阶段在科学画、博物画、邮票设计及彩墨生态绘画等领域的探索历程与人生感悟,展现了一位始终以画笔回应时代召唤的杰出科学艺术家勤奋卓绝、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科学精神与责任担当。书中收录了412幅精美画作及珍贵图片,是一本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的科学艺术家传记。
《诗歌名物百例》
扬之水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诗歌名物百例》是首部详细注解诗歌名物的专著,也是一部关于“诗中之物”的微型百科。全书内容取自扬之水多年的名物研究,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条,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为此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解释,从中可一览历代诗词歌咏中所描绘的生活细节,于微物之中探见社会风尚及诗人的精神世界。
图书封面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