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国家图书馆正式揭晓了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名单。历时五月,经推荐、初评与终审等流程,最终20种文津图书及46种文津提名图书从报送参评的2834种新书中脱颖而出。自2004年第一粒书种落地,文津图书始终秉持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初心,以专家的学术眼光为秤杆,以大众的阅读体验为要求,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干净纯粹的品格遴选好书。筑文化津梁,阅品质好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吧。
科普类文津图书
《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回顾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反映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在国力极度薄弱,工业基础、科技基础几乎空白,科技人员非常短缺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英明决策,钱三强、朱光亚、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工人等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大协作,共同攻坚克难,铸造中国之盾的故事。
《漫画脑科学》
[英]尤他·弗里斯、[英]克里斯·弗里斯、
[英]亚历克斯·弗里斯 著,[英]丹尼尔·洛克 绘,包爱民 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合作神经科学的非虚构类漫画作品,由两位知名的神经科学教授尤他·弗里思和克里斯·弗里思讲述。《漫画脑科学》见证了他们对“社会认知”科学的探索与发现,以丰富的案例史实结合生动的比喻还原了脑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以图像的方式探索了当我们以团队形式进行合作时,我们的大脑在发生什么,我们的大脑和意识是如何设计来与其他大脑和意识合作的,引领读者破解比宇宙更为神秘而复杂的大脑之谜。
《星汉灿烂:中国天文五千年》
李亮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大量历史故事和60多个专题回顾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重大科学成就与贡献,同时通过历史档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物等载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科学的星图、精致的仪器、精确的历法以及深邃的天文学思想,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执着。
《宇宙的另一种真相》
严伯钧 著 余晓帆、张晨波、祁晓亮、廉骉 编著
中信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介绍前沿的物理学家都在做什么研究(怎么做、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研究对人类生活、世界发展各方面影响和应用的书籍。严伯钧联合张首晟基金会及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人教授共同创作。本书对物理和宇宙规律的讲解既通俗易懂,也不失专业性,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把前沿硬核知识拆解得明明白白。
《地心之旅:探索山洞、岩穴与地下世界》
[意]弗朗切斯科·绍罗 著,文铮、李欣怡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世界知名洞穴探险家、地质学家弗朗切斯科·绍罗通过二十多年探险经历和四十余次探险活动,绘制了一百多公里新洞穴地图,跟随绍罗的探照头灯,扑朔迷离的地下世界在我们眼前缓缓打开:巨大的空庭、极高的瀑布、发光的生物、神秘的回声、梦幻的水晶洞、地狱般的蒸汽、原始的祭祀雕塑、被遗弃的骸骨和无处不在的黑暗与未知。地下世界既恐怖又魅惑,既让我们焦虑又似乎一次次在传递着启示:世界之深和太空之浩瀚是同一的。
《太空探索通史:从古代世界到星际未来的发现之旅》
[美]罗杰·劳尼厄斯 著,郑永春、刘晗 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史密森学会策划出品的《太空探索通史》一书中使用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史密森学会珍藏的约600张照片和插图,以及图表、地图、卫星图像和统计数据等,史料丰富,内容全面且具有权威性,是一部完整钩沉地球人类太空历程的鸿篇巨著。航天史学家罗杰·劳尼厄斯以全新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讲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对为人们所熟知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重新评价,生动地呈现了史无前例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古人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重大天文发现;近几十年来,技术和机械方面的突破,使人类探索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的星球。作者还揭示了太空探索的未来,预测了即将到来的太空旅行和人类作为外星物种的可能性。
图书封面图片来源网络